2015年08月05日:广阔天地需要清晰窗口(2)
一份试卷,给出如此众多的题目,而且涉及不同职业、身份、特点、爱好、贡献、成就、地位……
无法嗅到花果清香、丛林气息
的“感悟”,当然是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”,因为它体现着生活的发展变化。一位同学,以“要用发展、辩证的眼光看待生活”立意。教师说不行,理由是:如果这样立意可以,那所有的写作题目都可以这样立意了。
[简析]写作题目材料给出的直接内容是“接触了解自然”。“自然”的两个方面:天气和生物。“接触了解”有两个侧面:传统的直接方式,间接的时尚方式;每种方式各有好处,也各有不足。如下表:
传统的直接的 选择的理由可以综合每个人物各自的性格、职业特点和特殊贡献、成就,也可以就其一点阐发,这就演变出了更多题目。例如大李:笃学、例如老王:爱岗、敬业、练就绝活、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、从职高生成为焊接大师、“大国工匠”。例如小刘:酷爱、摄影、跋山、涉水、拍摄美景、带我们、品味大千世界、帮我们、留住美丽乡愁、赢得赞叹……这些题目,又可以或分或合。 “全国一卷”——“写书信形式”。 以上一波波的扩展发酵,及至成为高考写作题目的材料,和考生产生了密切关联,“相关方”也就包括了考生,进而扩大到命题方、教师方、学校方,乃至整个教育环境和社会背景了。 上面的材料,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,请就此写一篇文章。 [简析]材料来自实际生活,展现出真实生活的情景,呈现出与生活一样的广阔多彩;但是它缺少一个清晰的标题。 事情发生的原点是“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”的父亲老陈。他的行为涉及到违犯交通法规,危害个人和公共安全的问题;老陈是被动“接电话”,而不是主动“打电话”,原因可能是公务繁忙,也可能是碍于交际和情面,于是,给老陈打电话的某些人也进入“其他相关方”的范围。 再经“媒体报道”,于是激起“更大范围、更多角度的讨论”。这样,媒体也被纳入了“其他相关方”,它的责任、良知、作用和后果也成了表明“态度,阐述你的看法”的靶子。 四、“给情景材料”原点模糊 某市模拟考试,曾给出这样一则写作题目: 再后面是女儿小陈这一波重点。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”,这“生命安全”也可能不仅限于父亲,还包括高速路上的公共安全,其中呈现出“亲情”与“法理”的微妙关系。 间接的时尚的 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、树木之性 | 要求:①自选角度,确定立意,自拟标题,文体不限。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。③不少于800字。 打开电视,可知全球天气 | |||||||
轻点鼠标,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、迁徙演化 | ||||||||
传统的黑白胶片时代 |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完成写作任务。明确收信人,统一以“明华”为写信人,不得泄露个人信息。 题目材料所说“激起了更大范围、更多角度的讨论”很有预见。不是有考生把新闻原型“爱心菇娘”搜索出来责备吗:练了三年“套路”议论文,就被你的一条微博私信毁了,你举报什么?就不能给你爸买个蓝牙耳机吗?其实,考生的这些牢骚,完全可以在考场作文中,通过给小陈的信发泄;当然这牢骚更应该写给自己的语文老师,反思一下“套路”作文模式。因为方,无数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。” 天气 | [广东卷]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作文。 我们从这则题目看到的光亮是,它要求采用写信的方式表明态度,阐述看法。这就既需要就事论事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;也允许扩展深化,由表及里、小中见大,揭示事情根本和象征意义。通过写作形式对写作内容做了制约。 接触了解方式 | 三、“写书信”形式要求呈现训诫 无论选择哪条写作途径,考生都必须以熟悉的生活和真情实感为基础。题目给出的材料,如同大海,广阔无边。 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| |||||
自然 | 写作题目对生活的反映如右图示意: 这位教师其实触及到了给材料写作题目的通病,只是它懦弱的退避,转而带着学生去“盲人摸象”。不错,“给标题”“给话题”的写作题目也反映着生活的发展变化,但它是透过一个清晰的窗口观察、思考、感悟生活,是在一个清晰的题目中演绎这种发展变化。 时尚的数码技术时代 | |||||||
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,家人屡劝不改,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,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,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;警方查实后,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,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。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,也引发一些质疑,经媒体报道后,激起了更大范围、更多角度的讨论。 所有这一环一环的问题,形同一个个写作题目,一个个思维原点,一张张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。材料涉及的角度如此宽广。正因为写作题目给出的材料有太多的角度,“全国课标卷”题目的要求也先后由“角度不限”,变为“选准角度”“选好角度”,而何为“选准”,何为“选好”,又从来是模糊的,不予明示的。于是,很多地方阅卷要规定“最佳角度”,这些所谓的“最佳角度”,又都是片面的、人为规定的。因为能够涵盖全部范围、所有角度的立意角度,一定是从具体事件中抽象出来的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”,而这丰富多彩的答案,无不源于“心灵的选择”——因为它们都反映着生活的发展变化,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、交融和更迭。说得简洁些,都是某种意义的“转折”。如果不认为规定“最佳角度”,那角度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。 接着就是“屡劝”老陈的家人,他们的一再规劝,应是源于亲情,也可能因为对交通法规的重视;“屡劝”无效,应该与方式方法有关,除了规劝,是不是考虑过其他解决办法,这属于动机与效果,目的与方法的问题。 值得欣幸的是,在如此广阔无边的大海上,我们看到了灯塔的光亮。这个写作题目,将多年来习惯性给出的材料,做了问题化的处理:“你认为谁更具风采?”我们不妨设想,如果没有提出这个问题,只泛泛要求“选好角度”,那涵盖整体材料的立意角度,无疑是所有“给材料”题目共同的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”,或“心灵的选择”。当然,在问题的统领下,角度依然丰富多彩;但作文必须对“你认为谁更具风采”做出清晰的“思考、权衡与选择”。 生物 | 看天光云影,能测阴晴雨雪,但难逾目力所及;打开电视,可知全球天气,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。 题目要求“给小陈、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”,于是呈现一波一波拓展的态势,每一波都很不简单。材料涉及的范围非常宽广。 几个人在一起玩桥牌,甲说:打牌关键是拿有一手好牌。丙说:看打牌的才好,没有输赢,丁说:只要抱着娱乐的心态,怎么都好。 难逾目力所及 | “广东、山东、安徽、湖南、重庆、湖北、浙江、四川卷”——“给情景材料”。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,自然似乎很“近”,又似乎很“远”。 漫步林间,常看草长莺飞、枝叶枯荣 | 这不由使我们想起2014年广东卷写作题目,也可以得出这样的表格:
阅读下面材料,按要求作文。 随机文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