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女白领情感生活困在何处?
据说,昨日政协会上,女笑星宋丹丹就相亲节目发表了“高调声讨”言论:“……现在有些相亲类节目没有正确价值观,很混乱,于是各台都一窝蜂跟着做,这样怎么能给观众正确的导向呢?”听到此言,男星冯小刚却立刻表示反对:“只要是收视率的调查,没有所谓正确不正确,所谓的收视率就是大多数的抽样。只要是真的收视率,都是观众的选择,我们都应该尊重,但造假肯定是不对的,我们要相信,真实的收视率是人民的选择,人民是最有智慧的。“书匠宝元觉得,二星就“正确价值观”对掐话题很有看头。
例如:大笑星宋丹丹大姐所说的“正确价值观”究竟是什么?究竟存在不存在她所说的整齐划一的“正确价值观”?哪是普世先进的价值观哪是腐朽反动的价值观?
也就是说,当今中国职业女性虽然“表面光鲜”,其实骨子里还是“很传统的”。这个群体最鲜明的标志就是“晚婚”,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说的“大龄女青年”、“剩女”。为什么她们能够成为“剩下的女白领”?考虑到其成长的应试教育大环境,她们遭遇这种“尴尬”状况一点都不难理解,甚至可以说是有着“顺理成章”的自然合理性或“绕都绕不过”的历史必然性。
说到职业女性的情感生活,新浪女性频道日前曾专门做了个调查,其结果显示:对于职业女性或女白领来说,职业工作本身其实不是其情感生活的主要障碍,影响职业女性婚恋的主要障碍是“私人社交时间太少”;但晚婚似乎成了其鲜明群类标志,九成白领认可的交友方式是通过亲戚朋友安排的“相亲”来进行,其择偶标志也非常“传统”,主要看重“稳重体贴”、“感情专一”及“事业成功”。
相关链接:http://eladies.sina.com.cn/z/nvbailing/
一年一度春风劲,不觉三八又来临。两会交错三八过,女性话题八卦多。
因此,相亲节目基本可以说是一个女性话题,或与女白领、职业女性情感生活有关的热闹话题。
——站在解放广大中国妇女乃至全世界女同胞的伟大愿景立场上,究竟哪些是传统而需要传承的好东西,哪些是腐朽而需要扬弃的坏东西?
每年两会期间,娱乐界明星人民政协委员往往成为媒体聚焦点。娱乐界众明星里,虽不乏“头条男星”,但相对而言,女星更容易成为话题,更何况又正逢“三八妇女节”,在全国政协会这样有点“高级黑”的公共场合,男女明星“当众对掐”,而且对掐的话题还恰巧与女性有关,这就更有让人津津乐道的看点了。
简单地以年龄来算,这些女生等拿到研究生高学历走出校门时,基本上都过了法定婚姻能力六、七年,再不小心“晃荡”一下就要奔“三”而去,甚至到了“三八”年纪了很可能还不是“妇女”的也大有人在。加上,应试教育在相当大程度上是“扭曲人变态成才”的一种邪恶机器,从这架机器中“出炉”的,十有八九都不是“正常人”了,就更不是“正常女人”了。这样的非正常女性走上社会后,虽然可以谋到一份“不错”的职业工作,养活自己似乎不成问题;但要正常地与人交往、尤其是与男人正常沟通交流,谈婚论嫁组建家庭,可以说根本没有“那个能力”。被调查者反馈结果显示的婚嫁障碍主要是“私人社交时间太少”,这其实只是一个“倒果为因”的错觉,或是自己没有谈婚论嫁“成人”(成为夫人妇人)能力的借口而已。
一个不证自明、人人可以切身体验到的事实逻辑判断是:相对于男生,女生乃当今应试教育最大的受益者,同时也是最大受害者。应试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”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“,其对误导、迫害或摧残对象行为特点的基本要求,很神似文革时期红卫兵对待”阶级敌人“那样:“只准老老实实,不准乱说乱动”,毫无疑问,这在性别特点上正合了天生趋静、懂事听话的女生口味。因此,应试教育变态运作多年后,男生逐渐被淘汰、女生逐渐胜出,一群一群“高学历女青年”被大规模制造出来。
在2014年“三八妇女节”即将来临之际,要紧的是,我们一定深刻反思:
作为政协委员的妇女代表,应该在“政治协商”的层面上追问:为了摆脱目前中国白领女性这种无比“尴尬难耐、水深火热”的情感生活,我们应该在社会文化教育环境方面力促做好哪些“雾霾治理”工作?我们每个女性同胞个人应该做哪些“心智模式”方面的调整及变革?
此话,用在当代中国职业女性群体上,也依然适合,而且还很适合、相当适合。